舜北小学一直秉承以“民族团结”为特色的德育教育理念是:针对小学生而创建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不是民族知识的灌输与传授,而应该充分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开展异彩纷呈、吸引儿童的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自觉地融入到各民族相知、相融中来,从而达成“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从小扎根的教育目的,让孩子们在中华大家庭中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中绽放灿烂的笑容。三年来,学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现在我校已成为余姚市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示范点,获评“宁波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以民族团结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也收到领导及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一、以规划护航,民族团结教育快速推进。
为了确保“民族团结教育”这一新课题能够迅速推进、迅速见效,迅速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新亮点,我们做到了“认识有高度、决策讲效度、行动见速度”。
(一)认识统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活动机制完善。自2010年规划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起,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核心、少先队为主导的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商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方案、研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解决策略,落实目标责任,结合校园文化节逐年制定舜北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计划,并根据计划分层落实工作目标。
(二)措施得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推进策略先进。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一大特色,使“民族团结”教育真正成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学校实施课题推进策略,制订《沿海城镇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及时展开省级规划课题的立项工作,决意使“民族团结”教育真正纳入教科研课题化管理的轨道。《沿海城镇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立意高、设计精、预计收效好,课题目标包括了增强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和取得系列课题研究物化成果。此课题的最终完成,有望“讲得出、放得出、摆得出、拿得出、推得出”,预期可达成度高,得到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的广泛接受与大力支持。
(三)行动迅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前期进展出色。2011年年初,余姚市民宗局拨款5万余元,在学校建立了“团结 、繁荣 、发展、创新”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室,布置了56个民族族徽、谚语的文化墙及民族团结人物民族团结故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走廊。它们犹如一本多彩的教科书,深深吸引着全校师生的目光。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并且在推进方案制定、教育资料汇集、环境氛围建设、主题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渗透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脚步,呈现了良好的工作势头。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室与民族文化长廊浑然一体,民族团结宣传窗与民族团结文化墙交相呼应,一派热烈景象。
二、以文化引领,促进民族团结相知共融。
民族团结教育已经成为了舜北小学的一个德育特色项目。依托校内民族教育基地,学校相继组织开展了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教育活动,在“相知”中达成各民族的“共融”。
(一)参观民族文化展示区。每学期,学校都会以集中组织一年级新生与按需组织二至六年级学生两种形式让学生参观民族教育室及文化长廊,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既保证了每一位新入学的舜北学子了解民族知识、感受民族文化的普及教育,又使其他孩子有进一步感受各民族的文化风俗,深入了解各少数民族知识的机会,推动学校民族文化由普及走向深入,真正做到相知共融。
(二)民族团结进课堂。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课堂当中,主要采用“民族团结大讲堂”与“挖掘教材中的民族元素”两种形式开展。开设民族团结大讲堂主要由教导处把涵盖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知识的教育活动列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以思品组老师为导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每学期,导师们都会以开放互动的形式带领每个孩子在校园民族文化基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领略各民族的灿烂文化。挖掘各学科中的民族元素我们主要做的是把教材中的民族元素进行整合、梳理,以课堂教学展示为途径,每位任课教师在一学年中开设一堂以“民族教育”为主题的公开课,评比最佳课例进行展示。
三、以活动创新,不断融合民族情感。
在文化相知的基础上,学校还不断拓展活动形式,紧扣“创新”“丰富”“有效”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张弛有度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儿童的融合。
(一)读民族书,领会多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历史真实。《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是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共同组织编写的民族团结教育的专用书。它采用问答形式,全面准确、通俗易懂, 对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此《读本》为重点,学校组织开展了参与广泛的“民族团结教育”读书活动。通过读书征文、读书黑板报评比、读书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师生读民族书,查民族知识资料,知民族事。我校选派的两名学生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民族知识竞赛分获一、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二)办文化节,感受多民族共同促进祖国繁荣的基本事实。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五月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深得广大师生欢迎。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奏民族器乐,绘民族图案,过民族节日,广大师生深切感受了各民族文化的辉煌灿烂、各民族情谊的真诚深远、民族大家庭的欢乐祥和,以及多民族共建和谐社会的大好前程。
(三)开联谊会,增强多民族共同组成中华大家庭的认同感。举办“秀山丽水民族行”夏令营,与景宁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民族同学举行联谊活动。开展“红色之旅民族行”福建漳州土楼探秘夏令营活动,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民族同学建立通信联系,交流互勉,亲身感受各民族同学亲如一家。与身边的民族同学互动联谊,让品学兼优的各民族同学现身说法,和各民族同学一起游戏表演,看各民族同学展示才艺,真切感受各民族同学亲如兄弟。
(四)说民族风情,感受民族大家庭别样的人文习俗。
学校在暑期活动安排中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假期里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询等方法寻找每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人文习俗特色,并撰写好一篇介绍少数民族特色的演讲稿。开学后,学校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参加舜北小学首批民族文化小小解说员评选活动。通过班级筛选,级段推荐,全校现场评比的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10名民族文化优秀解说员,这些穿着各色民族服饰的小小解说员们,他们成为了舜北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以品牌立足,发挥民族团结宣传窗口。
近年来,学校依托校园环境布置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发挥了民族团结宣传窗口的作用,不但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周边地区及兄弟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一)开辟民族团结教育特色信息。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了“民族教育”这一版块,通过网络把学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活动及基础的民族团结知识想公众进行宣传。另外,在余姚市教育信息网上专门发表以“校园盛开民族花”为主题的信息报道,介绍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近况。在这学年,学校代表余姚市民族团结示范点学校参加了宁波市民族团结进步交流会,并代表宁波地区的学校做了典型性发言。
(二)共建区域民族团结“圈”。学校在以“民族团结教育”为特色的系列德育活动创建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教育理念。我们的民族团结教育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单个少数民族的特征及相关知识点,而是要让我们沿海地区的学生通过围绕“民族团结”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层层深入的感悟“民族团结一家亲”。在学校特色创建方面,我们首先邀请余姚市少数民族联合会秘书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通过师带徒形式教会学校音乐教师人人会吹葫芦丝,再通过徒带生,师指导的方式教会每个学生吹响葫芦丝。本学期四年级全体学生的课堂乐器改为民族乐器葫芦丝,从下学期开始逐个年级推进葫芦丝教学,并以此为基础组成学校民乐队,使美妙的葫芦丝音乐在舜北校园吹响。其次在学校阳光健身活动计划中,加入传统游戏项目“抖空竹”邀请社会退休工人“抖空竹”能手马老师成为学校校外辅导员。每个学生人手一个空竹,在学会基本的“抖”动作后逐步学习花样“抖”,使“抖空竹”成为一道校园亮丽的风景线。都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因此,我校在开展“民族团结”特色创建活动中,还广泛发动热心的家长来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出谋划策。本学期学校举办“最炫民族风”六一游园活动,每班邀请家长参与,旨在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家庭及汉族家庭在同一舞台上各展所长,让更多的家长及学生参与学校“民族团结”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最后,多与社会上其他有“民族特色”的社区、学校、单位联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眼界,了解其他“民族团结”教育的优秀案例,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的最新理念,扎实开展本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2010学年以来,舜北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和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屡次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肯定,其中2010学年被评为余姚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8月又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1学年学校被评为余姚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教科研达标学校,同时在2012学年余姚市学校德育督导评估中评为优秀级学校,2013年获得余姚市德育特色学校称号,同时评为余姚市先进学校,并授牌为余姚市统战部民族政策宣传示范基地。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同时加强了民族团结活动研究,“沿海城镇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被确立为浙江省规划课题,2011学年张翌老师的《浓浓民族情 深深校园爱》少先队论文亦获评余姚市一等奖。同时徐文权老师的《民族团结教育走进沿海城镇小学》的德育个人课题也在宁波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