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乔梓学校是一所公办的民工子弟学校,是2008年由原来的临江学校和俞范学校初中部合并而成。全校共15个班级,618名学生,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全校有教职员工54名,现有师生中有土家族、苗族、满族、侗族、布依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26人。
近年来,乔梓学校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兴校,民族文化育人”这一主题,探索民族工作进学校新路,坚持以特色创新为引领,坚持教科研为带动,创编体艺活动,拓宽美育途径,扎实开展以融合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制度驱动,民族工作进学校深入人心
(一)思想重视,组织周密
校领导十分重视民族工作进学校这一工作,成立了民族工作进学校领导小组,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通过教工大会,学校网站,QQ群等,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校上下达成了把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渗透在各项学校工作中的共识。
(二)宣传到位,氛围浓厚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每学期以“团结为主题”的板报是班级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学校还制作了宣传民族团结的横幅标语等,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展板展示。通过校讯通、联谊会,向家长宣传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响应党的民族政策,初一招生中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建立了少数民族学生档案。
环境的育人作用不容忽视。学校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学校的围墙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手绘画。“书画作品展示”的走廊文化和“渗透民族知识,渗透融合教育”的教室文化将学生的才艺和创新能力展露无遗。学校还利用课间、午间校园里播放经典的民族音乐,让校园里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校园之星”广播站开设民族音乐专栏,学校网站开辟民族文化专题。
二、课题带动,民族文化融合纵深推进
几年来学校坚持民族特创建不动摇,坚持课题引领,推进特色创建。在区教育局提出的“体育艺术强化年”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依托民族文化的初中体艺活动的创编和实施》的课题研究:开发民族体艺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设民族体艺特色社团,开展常态活动;创编民俗体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生地域融合教育,促进我校学生间沟通交流,营造校园和谐氛围,构建我校的体艺特色内容体系。特别是大课间活动,跳皮筋、斗空竹、跳绳、竹竿舞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传统体育健身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已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特色”的良好态势。每星期三上午9点开始的民族特色大课间活动成了我校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各大新闻媒体也相继报道,该课题也获得了宁波市教研课题三等奖。除此之外,《基于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德育模式的构建》获得了区集体课题三等奖;《依托民族艺术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美育模式的构筑》获宁波市二等奖。课题研究的成功,增添了学校民族文化特色底蕴。
三、活动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卓有成效
一是开展读书活动。学校以每年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契机,开展“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民族读书月活动。读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为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我国56个大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学校专门拨款购置一万多元的民族书籍。开展民族图书进教室和图书流动活动。在学生们阅读爱国主义图书和民族图书的基础上,开展以“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紧密联系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变化,以书信形式讲述了社会、家庭和身边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民族知识竞答。
二是开展节日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各种重要传统民族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和传统文化教育。清明节学校政教处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专题黑板报评比、“清明节”民俗民风知识讲座等“感恩思源”系列活动。通过活动一方面缅怀自己的祖先,更好的帮助延续传统文明,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对清明节的认识与了解,用节日的传统文化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端午节,政教处组织开展了端午节主题黑板报、广播站、班会课、以“师生齐手包粽子,情浓端午一家亲”为主题的包粽子活动等庆端午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进了师生情谊,同时也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进一步增强爱国爱乡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阳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是中国孝文化的体现,也是乔梓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亮点之一。每年重阳节,学校政教处和团总支都会组织全体共青团员去云龙福利院“传播爱心,传承文明,回报社会,完善自我”敬老慰问活动。重阳节敬老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懂得了尊敬老人、关爱老人、帮助老人的美德,同时也为同学们上一节很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
三是开展社团活动。通过社团建设,把民族工作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民族特色社团有飞扬民舞社、巧巧手工社、桑梓书画社等已经硕果累累。巧巧手工社绣制的民族十字绣已挂在了学校多功能厅、行政楼等处,为校园增添了许多民族元素。在蛟川街道书画社的帮助下,手工社全体成员绘制了学校民族文化墙,为乔梓学校打造了一张与众不同的新名片。书画社、文学社的校刊完成了多起“民族工作进学校”专刊。朝鲜族老师李洁负责的民舞社在2012年5月份“区未成年人读书节暨蛟川街道图书馆开馆仪式”中表演《高原红》是民族舞第一次走出校园展示。每年五月民族节的闭幕式是这些民族特色社团汇报、展示的舞台。每当那个时候,民舞社舞起来,民歌社唱起来,竹竿舞跳起来,乔梓的校园里成了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快乐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