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淮河小学是位于宁波市北仑城区东郊的一所公立学校,成立于2004年,学校规模24个班级,现有学生8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就有40多人。学校自开办以来,以“为孩子的幸福奠基”为办学宗旨,努力创设“宽松·高洁·德馨”的文化氛围。在稳步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上,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当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委会共同参与的课程、实践活动、环境营造“三位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的新格局,走出一条淮河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路。
年轻的淮河小学一直走在教育创新的最前沿。在“传承和创新”不断融合的理念指导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率先在全区进行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针对孩子的天性喜好,相信儿童“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精心选择民族团结教材、用心经营民族团结校园文化,结合学校“动漫、阳光城”等特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通过各种渠道,孩子们能“诵民族诗文、听民族名曲、赏民族名作、创民族动画、做民族工艺”,在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中,让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植民族团结的和谐种子。
一、在不同学科主渠道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
淮河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最大的特色是把教育充分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利用民族元素,适时进行教育。利用并整合学校课程资源中的“相似块”,从不同角度,以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国家设置的《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音乐》、《美术》等基础课程中,都融入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元素。
此外,学校开展的动漫校本课程、京剧特色课程、陶艺特色课程等也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平台,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的“大中华”意识。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活动育人是淮河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最大亮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喜欢“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所以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更是在各项活动中渗透。有趣的“民族玩具自制”活动。学生们上网查阅资料,寻求家长们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制作过程中,对各民族的玩具文化有所了解,也有所创新;多彩的“动漫民族服饰展示活动”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大调查”活动,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提出不同要求,如:民族服饰文化、民族舞蹈文化、民族英雄、民族特色文化、少数民族家庭等,使学生在走访少数民族同胞中增进了解;特色鲜明的“民族游戏齐分享”活动。这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光,学生通过找一找、学一学、玩一玩、比一比、变一变、演一演等方式,对各具特色的民族游戏进行分类和展示…… 另外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齐表演”活动、别具一格的“民间庙会”活动等。学生们在看、听、说、唱、舞、玩中感受民族大团结的丰富内涵和社会幸福感,把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在综合活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社团建设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积极体现民族团结教育
社团建设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淮河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又一特点。在淮河小学的多个特色社团中,人气最旺的是学校里的“小闪客社团”和“玩泥巴陶艺社团”:《阿凡提的梦》、《泼水节》等展现民族特色、感悟民族精髓的优秀作品不断诞生,并且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屡屡获奖。
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还渗透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从校园环境布置到学校文化走廊;从学校开放式书吧到“阳光城”演播中心;从校园个性宣传窗到阳台文化展板,无不洋溢着特有的民族团结平等的气息。此外,学校班级的环境布置也各显春秋。每个班级在环境布置上兼顾共性与个性,墙壁、地面、黑板报成为班级展示文明形象和班级特色的窗口,更是成为了宣传民族团结的主阵地
课堂、实践活动、社团建设和环境营造共同构成了淮河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的有效载体。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教室、进课堂、进教材、进家庭”等都有机融合起来,学生们在学习中了解、在实践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在良好的氛围中熏陶,淮河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学生们“大中华”的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