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民族工作之窗 > 少数民族风采
张碧珍--余姚市梁弄镇岭头村樱桃种植户
来源:余姚市民宗局  |  日期: 2015- 06- 19 14:01   字体:[ ]  |  【返回】

张碧珍,女,苗族,1967313日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来自湖南湘西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1990年在外打工时,经老乡介绍,远离家乡嫁到了梁弄镇岭头村,并先后育有两个女儿。

张碧珍一家住在梁弄岭头村万家岙半山顶,是该镇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一个自然村。她家到镇上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家里的老房子是上世纪40年代建造的,破旧且狭窄,家徒四壁。刚到时,家里有一个老母亲,还有一个未娶媳妇的弟弟和为父亲看病欠下的债务。但是她人穷志不穷,从1992年,她和丈夫两人就承包了别人的3亩田,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取美好的生活,第二年,她和丈夫一起又向亲戚借了1万元钱,改造了自己房子旁边的小屋,把它建成了一间养猪场,买了几头母猪,产下的小猪再自己养大。养猪是很辛苦的,尤其是母猪生产的时候,得整夜在猪圈守着,不能让母猪踩死了小猪,必须整夜保持着警觉。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她也很少买饲料,经常跑很远的路甚至是要去别的村子采猪草,通过三、四年的辛勤劳动,终于把家里的债务还清了。

2005年,村里发展起了樱桃观光旅游,她把握机遇,敢于尝试,把家里种庄稼的田地都改种樱桃。由于不熟悉樱桃种植技术,她在向村里反映情况后,镇、村两级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岭头村党支部书记作她的结对人,帮她到银行贷款解决资金上的困难,镇统战办派农技站果树种植专家定期到樱桃园提供樱桃栽种的技术,提高栽种樱桃的科学性,她的樱桃个大味甜质量好很畅销;2009-2012年,余姚市委统战部、镇少数民族帮扶会共补助资金达5.5万元,帮助她扩大樱桃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亩的发展到现在的5亩;2010年,随着樱桃产业的发展,其它村种樱桃的人越来越多,而她家的樱桃园比较偏僻,销售开始变得困难了,这时候余姚市委统战部、镇统战办又伸出了援助之手,给她介绍了一些外地客户,帮助她销售樱桃;2011年,为了有利于肥料和樱桃的运输和销售,她用省吃俭用的钱又购置了一辆运输小卡车,建成集采摘、旅游、销售为一体的樱桃园,使产业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同时,她还通过在樱桃园养鸡,承包田地种植高山西瓜等途径,不断增加自己的收入渠道。目前全家年收入可达到6万余元,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张碧珍虽然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妇女,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也历经千千辛万苦,但她始终以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她平时乐于助人,自己尝到种植养殖的甜头后,还积极带领周边困难群众开展种植樱桃、花生、土豆、蕃薯等农作物,毫不保留地传授种植经验,帮助她们脱贫致富,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她更是勤俭治家,注重子女的培养,用所有赚来的钱投资她们教育学习,两个孩子学习都非常认真努力,且成绩非常优异,破旧的墙壁上一张张奖状格外令人注目。目前,大女儿现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小女儿就读于余姚二中。

张碧珍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积极创业、注重教育的良好品格,得到了镇、村领导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她的故事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她大女儿从初中开始一直就受到了余姚太平洋大酒店董事长的资助,镇少数民族联谊会也尽可能为其创建条件,通过传授技术、送资金、送信息等形式,切实帮助她不断扩大种植养殖规模。

张碧珍始终认为,靠自己的努力拼博,命运一定会改变,人生一定会取得成功。她也憧憬着,不久的将来,自己的种植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能有更强的实力回报这个社会,并坚信自己在第二个故乡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