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宗动态 > 工作交流
镇海:加强宗教活动场所 “法治化、生态化、人文化”建设 探索推进宗教中国化方向实践
来源:镇海区民宗局  |  日期: 2021- 11- 15 14:35   字体:[ ]  |  【返回】

镇海区积极引导区域内宗教发展,坚持在“导”上下功夫,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化、生态化、人文化”三化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沉淀文化底蕴,建设人文宗教活动场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和干,宗教文化是枝和叶,只有根深干粗,才能枝繁叶茂。镇海区在传统文化浸润上立足小切口深挖掘,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宗教活动场所人文建设。引导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研究,为宗教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宗教文化紧跟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步伐。

(一)深入挖掘宗教历史文化。虽然经历了历史变迁中的毁坏、搬迁、重建等,但历史文化传承是无法割断的,深入挖掘宗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镇海区宗教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历史遗迹随处可见,有深入挖掘的丰富资源。佛教场所几乎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佛教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道教场所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丰(1078)元年;基督教于清同治九年(1870)传入镇海;天主教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传入。二是文化传播重要地位。镇海区坐落于宁波市东北部,甬江口北岸,自古就有“海天雄镇”美称。镇海县(现分为镇海区和北仑区)一直是宁波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是宗教文化向外传播的起航地,外来文化的登陆点。三是赓续传统文化血脉。鼓励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对历史的挖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新时代宗教文化发展指明方向,继续探索创新中国特色宗教文化,更好地为广大信众服务。

(二)增强传统文化浸润力度。文化浸润无声而有力,无形而深厚,绵绵而持久。一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镇海区每年组织1至2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宗教人士与区文联、区文化馆、区书法协会、区音乐协会等单位和社团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形成文化交流制度。二是坚持“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战略。聘请著名学者、艺术家、专家等人士,每年在全区宗教领域举办2至3场授课、研讨、座谈等活动。鼓励场所、团体根据自身需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宗教界人士参观书画展,观看文艺演出,到文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调研活动,走进院校开展文化培训。

三是成立文化研究机构。镇海区委统战部成立文化研究室,每年2次开展全区宗教界文化研讨交流活动,深入推动宗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更有效、更有力的融合,强化文化引领力度。镇海区宗教活动场所先后成立了香山教寺文化组、净圆禅寺文种文化研究院、镇海宝陀寺东方招宝文化研究院、镇海区基督教协会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三自精神”研究室等文化研究机构,营造自己场所文化氛围,文化兴教思想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是强化浸润行动力度。行动是强化浸润力度的最好方法,文化活动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杜绝浸润效果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心态。重视关键时间节点举办文化活动,文化浸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19年举办“新中国70周年华诞”、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大型书画展和汇演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参观,引起了社会反响。组织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红色之旅,感受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生机活力。

(三)打造自身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宗教活动场所的金名片,打造自身文化品牌是宗教活动场所提品提质的有效方法。镇海区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文化建设的引导,立足本土,打造有镇海辩色度的文化品牌。镇海区佛教界坚持文化兴寺的思想战略,“文化品牌是寺院建设的重要部分、对外的重要窗口、发展的时代要求”成为普遍共识,文种文化、红色文化、东方招宝文化等文化品牌在佛教界越来越响,香山书法社、佛教文化院、净业莲社等文化平台的知名度逐年提升。镇海区天主教和基督教界成立合唱团,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三爱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红色歌曲演唱比赛;开展红色文化之旅、“三自”精神研讨、毛主席像章展、书画展、中外宗教建筑摄影展等活动。天主教和基督教正在探索自己的文化品牌建设,平台建设已完成,要完成平台到品牌的转变是文化沉淀积累过程。

二、根植法律信仰力量,全面融入法治建设,提升宗教法治化水平

提升宗教法治化水平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根本途径,是跟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的时代要求,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时代举措。镇海区立足宗教领域实际,走自己的法治之路,深入开展“学法、守法、用法、普法”活动,实现宗教领域无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团体。

一是发挥法治主导权。统一筹划全区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工作,全面推进普法工作,继续巩固“七五”普法成果,总体筹划“八五”普法方案,引领宗教法治化建设。开展宗教法规宣传进宗教场所、进文化礼堂、进学校等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遵纪守法好、自身建设好、安全稳定好、财务规范好、公益事业好”五好场所评比活动,在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中开展“遵纪守法好、爱国爱教好、团结互助好、社会服务好、自身表率好” 五好信徒倡议活动。

二是健全普法机制。镇海区成立了由区(区民宗局)、镇街、宗教活动场所组成的普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普法机制,实现法治制度化。首先从把牢普法方案的制定关入手,突出普法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确保普法的进程、实效、目标。年底召开专项普法会议,总结上一年普法经验,部署下一年度普法任务,共商共研法治宗教工作,科学制定普法方案,夯实普法理论支撑。加大与司法、公安、政法、属地等合作协同机制,凝聚法治力量,科学利用和配置普法资源,实现共谱共治局面。

三是坚持需求为导向。镇海区民宗普法领导小组开展基层普法调研,到宗教团体、宗教场所、信众中去,深入了解法律诉求,提升普法精准。以身边宗教领域影响案例为切入口,把法律与各种问题、各种纠纷、相关利益联系起来,先拉近法治与宗教活动场所、信众的距离,再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广大信众和宗教教职人员树立学法有用的思想,提升法律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根植法律信仰力量。

四是打造法治阵地。镇海区宗教活动场所普法工作扎实,积极性高,积极创建宗教普法基地,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引领辐射作用。在宗教领域开展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评比活动,每年评比出3--4家场所授予镇海区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用5年时间实现全覆盖。镇海区宗教活动场所已有3家荣获省级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称号,2021年推荐2个场所参加省级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省宗教法治宣传教育示范点评选。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提升整体法治化水平,打造有镇海特色、镇海辩色度、镇海样板的宗教活动场所金名片、金招牌。

三、优化场所建筑风格,融入周边环境,建设生态宗教活动场所

镇海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推进宗教活动场所“生态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筹划、有序推进、规范有效的发展思路,推动宗教活动场所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

(一) 加强宣教,提升觉悟,筑牢生态理念。一是坚定生态理念。镇海区秉持生态化就是中国化,坚持宗教活动场所“生态化”建设就是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宗教活动场所生态建设纳入全区所整体规划,立足长远,建设“美丽”宗教活动场所。二是筑牢生态理念。利用理论培训、宗教团体月(季)例会等时机,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理念灌输,逐渐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深处筑牢生态理念,提升宗教活动场所发展占位,从思想深处激发宗教活动场所“生态化”发展动力。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宣传。镇海区委统战部主动与镇海区生态环境局、文明办、自然和资源规划局、属地镇街等部门协作,增强生态文明宣传力度、广度、深度。请专业人员指导生态建设,立足宗教活动场所长远发展。四是发挥好宣传平台。每季举办1次生态宣传海报展示,每年开展1次生态法规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发挥镇海区委统战部公众号、宗教团体公众号、宗教活动场所公众号作用,加大生态文明内容的宣传力度,共同探讨宗教活动场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二)外部融入,自然一体,倡导和谐唯美。近年来,镇海区在推进宗教活动场所与周围环境的融入、融合、融成一体发展战略,积极倡导和谐唯美观念。

一是源头注入。针对新建、迁建、搬迁等需要新建的宗教活动场所,从图纸设计就严把建筑风格关,从源头注入中华文化元素、人文情怀、时代元素,严审平面布局、形态结构、艺术处理、运用手法等,做到整体合理、有序、细致、精美、大气,与周围建筑物融为一体,又不失宗教活动场所本色,要充分展示宗教活动场所建筑的中国特色、中国人文、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风尚。

二是合理改建。针对需要改造、整改、排危的宗教活动场所内部分建筑物,在考虑宗教活动场所整体布局和周围建筑物的情况下,立足安全实用,充分融入中国元素。镇海区基一个教堂的高大尖顶外表脱落,固定十字架钢筋锈蚀,存在安全隐患;当地经常受台风袭击,高大的尖顶和十字架在强大的台风面前必然成为安全隐患。拆除尖顶,重修了一个有中国建筑风格的屋顶造型,按照中国风格进行教堂改造,使宗教活动场所看上去美观、温馨、协调、神圣,反而得到教堂和信众的支持。

三是嵌入式改造。针对建筑安全可靠或建造不久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进行外观上的改造,嵌入中国元素、中国人文、中国特色,添加中国历史韵味。主要进行色调改变,加装有中国特色的装饰物或标识物,对院落进行中国格调的改建,环境美化按照中国风格进行布局,增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部环境的融入,实现和谐唯美。

(三)规范管理,建立机制,夯实践行根基。

宗教活动场所主动担当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要持续推进“生态化”建设,开拓创新,务必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机制和制度。

一是完善机制。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具体负责生态文明建设,做到“生态化”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做,工作落实到位、到人、到点,保证工作扎实有效。镇海区宗教活动场所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制,镇海香山教寺成立了工程组,负责场所的具体建设;后勤组负责后勤保障和场所卫生,以及文明创建工作;安保组负责安全和平时管理,守牢进门关。

二是规范管理。宗教活动场所要依法依规进行场所管理,规范秩序,严格管理,身先力行。加强对教职人员的教导,自觉从自身做起,带头遵守、执行管理规定,做到处处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爱护一草一木;引导信众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共同营造自然和谐的宗教环境。镇海区推行佛教活动场所实行“文明敬香”规定,严禁香烛进入殿堂,用鲜花供佛,减少明火、空气、香灰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做到了生态礼佛、文明礼佛、安全礼佛。

镇海区致力于宗教活动场所“法治化、生态化、人文化”三化建设,主动将宗教活动场所纳入区域法治、文创产业、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文明创建等整体规划。秉持稳步、小步、实步的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法治水平显著提升;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力度,宗教中国化持续推进;“两山”理论得到忠实践行,生态化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