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宗动态 > 工作交流
象山:五大阵地打造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样板
来源:市民宗局  |  日期: 2021- 11- 05 09:39   字体:[ ]  |  【返回】

近年来,象山县民宗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推进宗教工作从“治本”向“治标”转变,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以象山十八古寺之首等慈禅寺为平台,积极开展“同心引领、文化浓厚、平安和谐、普法守法、环境优美”五大阵地建设,打造集“同心寺院、文化寺院、平安寺院、法治寺院、生态寺院”为一体的象山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样板。

一、建“同心引领”体验阵地,促爱国爱教与实践引领情景交融

一是推行“一旅二学三升”模式。即每年至少开展1次“国情之旅”“ 红色之旅”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年全国人代会和全国两会等2个国家重要会议,必须组织常住人员和信教群众集体收看学习;在国家重要节庆、佛教重要节日、寺院重大活动等3个重要节点,必须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通过固化模式,形成相对稳定爱国归属集体体验,不断厚植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继承历史名人红色印记。深入挖掘殷夫1928至1929年在等慈禅寺创作革命诗歌的红色根脉,举办“东方的微光”——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殷夫诗歌朗诵会,在线累计观看人数达2万余名。深入挖掘楚石梵琦(明代象山籍高僧、国师)的当代社会价值, 提炼爱国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追求等方面精髓,举办以“守正求新·成风化人”为主题学术研讨会,收集研讨论文45篇,出版《楚石梵琦禅师研究》。深入挖掘智愚虚堂等其他象山籍历史名僧的爱国事迹,举办学术研讨会2次,弘扬爱国爱教、慈悲度人的优秀品质。三是以活动促情感升华。每季度组织一次思想政治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讲好“象山佛教故事”,先后举办“弘宗教之善·植爱国情怀”爱国故事讲述比赛和“庄严国土·翰墨传情”佛教界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丰富新时代爱国内涵,相关活动信息被中央统战部网站报道。

二、建“文化浓厚”传承阵地,促佛教思想与中华文化同符同契

一是打造文化传承阵地。以“书香、墨香、心香”为理念,建设“闻思书舍”基地,开设“一堂一屋一区”(经典讲堂、丹山书屋、工艺展示区)三大文化功能区块,积极营造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文化素养。举办“闻思学堂”佛学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引领四众弟子熏修经论,目前已开设3期,培训学员150余名,该活动被市民宗局评为优秀文化建设项目。开设抄经班,用传统书法艺术与佛教经典相结合的形式浸润信众。开设中华花艺和素食点心培训班,每年传统节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慈善活动,推动本土佛教资源在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现代社会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三是开展文化传承活动。举办佛教经典研学、国学经典讲学等活动,让教职人员亲近经典、领悟国学精华,目前共举办研学讲座活动4期,培训120余人次。开设书刊借阅区、公共阅览区、藏书区,摆放各种佛教经典、国学经典、宗教政策法规等书籍30000余册,供信众、游客免费浏览,将佛教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有机结合。展示佛教香文化、活字印刷流程展示技艺,让信众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三、建“平安和谐”展示阵地,促规范管理与社会治理相得益彰

一是建设智慧消防系统。安装智慧用电8个,智慧烟感器26个,设置4种提醒方式,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提升全天候监测预警水平。二是开展“百优争创”创建。制定《等慈禅寺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完善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疏散预案,完成一站多点微型消防站、电瓶车充电桩和宣传阵地建设。成立消防安全员队伍,组织安全培训5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3次,平安宗教场所“1+9”指标考核均满分达标。

四、建“普法守法”宣传阵地,促教义教规与国法国纪相辅而行

一是构建“1+4”矩阵。打造“1”间普法宣讲室,建设法治主题墙、普法宣传栏、法律图书角、咨询服务站“4”个普法宣传点,完善学习培训、经费保障、考核激励等“五项”管理机制。成立一支宣讲队,常态化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受众人数2000余人次。二是把握“三个节点”。抓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12·4”国家宪法、有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等重要普法宣传节点,佛诞节、孟兰盆节、观音菩萨圣诞等佛教重大节日,以及寺院文化活动、非通活动、水陆法会等举办重要活动,积极向信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三是做好“三个融入”。将政策法规融入日常管理中,进一步完善寺院人员、财务、安全等各项制度,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将普法宣传融入日常讲经讲道中,用佛教的语言,对法规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及宣传,牢固树立国法大于教规的理念。将法律顾问、片区民警等融入普法工作小组中,免费提供法律授课培训、咨询解疑等服务,帮助广大信教群众了解法律法规。

五、建“环境优美”示范阵地,促寺院发展与周边环境融合为一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对现有建筑功能区块进行合理规划,形成宗教活动区、弘法禅修区、文化传承区、服务接待区、生产生活区等五大主要功能区域,内部活动井然有序。全面修缮基础设施,融入中国传统风格,相继改建山门广场、改造污水管道、改装电线电路,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对场所立体绿化,寺院内外修葺一新。二是开展清洁寺院行动。推进文明敬香活动,利用宣传栏、公众微信号、生态保护告示牌等,大力宣传生态节约理念。免费为信众提供三支清香,在3个指定区域燃香并配备专人管理。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工作,设固定垃圾分类点25处,每日及时收集清运垃圾2次,营造创建生态寺院良好氛围。三是实施美化提升工程。以县委“三清三美”行动为契机,县委统战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渔业局等单位多次调研寺院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研究出台工作方案,着力解决寺院周边脏、乱、差突出问题。结合亚运城市行动,建设季节性景观带,打造“十二花神”为主题的民俗体验区,因地制宜恢复象鼻山十景,展示集“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为一体的宗教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