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宗动态 > 工作交流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校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 --江北区灵峰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来源:民族处 江北区民宗局   |  日期: 2021- 04- 13 11:26   字体:[ ]  |  【返回】

江北灵峰学校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设小学部和初中部,共有在校师生12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2人,来自蒙古族、苗族、维吾尔族、藏族等14个民族。近年来,灵峰学校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路径,通过构建“融情互信+文化互补+成长互助”的实践模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一位师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全程

灵峰学校注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育人全过程,综合运用教育教学、文化熏陶、研究示范等方式,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培养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学校于2014年启动“民族团结进校园”工作,去年又专门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领导小组”,旨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文化、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全过程,将整个校园作为开展“五个认同”教育的开放式课堂,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要求各年级段每学年开设10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组织社会学老师编写教学内容,指导帮助授课老师认真讲好每一节课,以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学中贯穿“五个认同”,从而在每个学生心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和防线。

学校还注重从校园环境上烘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校园实际,在操场、过道、走廊、宣传窗、图书角等处展示祖国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革命先烈和历史名人等内容,展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学生目之所及,处处有团结、处处有文化。

二、实现各民族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

灵峰学校在常规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注重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文娱活动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引领学生,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特色品牌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民族文艺汇演活动,通过展示民族文化艺术,搭建各民族学生交流平台,并邀请专业老师为学生开设民族舞、民族乐器、书法等培训课程,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每学年利用德育课堂、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载体,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时政教育,举办“同升一面旗、共唱一首歌”“我心中的祖国”“中华民族大家庭”等活动,让学生上台讲“四讲四爱”(即“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不断加深学生“五个认同”,从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7年,学校在江北区民宗局和洪塘街道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全市首个“筑梦童声”合唱团,为各民族学生搭建艺术培训和才能展示的舞台。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合唱团学生在舞台表演和声乐演唱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多次在市、区合唱比赛中获奖,并在江北区民族新年音乐会上获得高度好评,被《情系中华》《浙江民族与宗教》《宁波统战》等杂志宣传报道。

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灵峰学校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让各民族学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

学校每年年初都会搜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开展校内师生结对、与社会爱心人士结对、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结对等多种结对形式,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坚持开展以“手牵手·心连心”为主题的家访活动,通过上门走访、家长会、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重点帮扶单亲家庭、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学习困难家庭、心理障碍学生家庭和偏常行为学生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群体,全方位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

通过一系列“连心、暖心、聚心、融心”的举措,使学生在结对帮扶中学会了感恩和奉献,更深切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是一家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