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中学是所在县唯一一所高中,校内民族学生占57.3%。根据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去年,雷波中学成为象山县第二中学的帮扶学校。日前,由象山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朱宝林带队,组成校长、中层干部、一线骨干的帮扶团队按照“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原则,赴雷波中学开展帮扶工作已有一学期。入雷以来,帮扶团队开启了“象教模式”,不仅“输血”,而且“造血”,用卓有成效的举措为雷波中学教育提质培优,助力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
一、聚焦重点,强化管理。帮扶团队重点在学校制度、队伍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发展。一是抓制度促规范。建立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2023届高三备考方案》等4项制度。二是抓队伍提实力。通过以“学”养师德、以“规”束师德、以“标”导师德、以“案”警师德,深化师德建设;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课堂展示、比武竞赛,强化专业引领;通过宣传名优教师、表彰先进教师、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三是抓质量促提升。围绕高考目标,相继开展“提本科争清北”大讨论,出台“高三备考八项措施”,召开“提本科争清北”动员大会、半期考试质量分析会及后期提质增效研讨会,实施“推门听课”,开展德育调研,举行各类课堂教学展评等,想方设法提升教学质量。
二、用心耕耘,示范引领。象山对雷波开展教育帮扶旨在引入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民族地区本土教师的教学能力,重在激发民族地区摆脱教育落后的内生动力。帮扶教师深入教研组、备课组、班级、课堂,积极参与磨课、观课、评课等活动,强力推进教学研导;深入开展“师带徒”活动,每一位帮扶教师开设了“双新”背景下的“素养课堂”示范课,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题的教学讲座。同时,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指导,较好发挥了“组团式”帮扶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三、设立基金,加强激励。为加大教育对口帮扶力度,搭建象山与雷波的教育桥梁,增强沿海地区和内陆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积极的正向激励,去年11月底,象山县教育局捐资180万元设立“雷波中学教育基金”,定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团队打造等。学校党委书记徐华表示,象山教育局的慷慨捐赠,不仅给雷波中学带来经济上的援助,更是对在大山深处从事教育事业的雷波中学老师坚守信念的鼓励,是对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励,将为当地教育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意义。
四、深度交流,共谋发展。为探索长效教育帮扶机制,规划下一步“组团式”帮扶工作蓝图,去年12月,雷波中学特邀象山二中校长史济成作经验介绍,同时就学校教学、德育、心育、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朱宝林表示,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是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帮扶团队定会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尽自己所能做好帮扶工作,奋力谱写雷波中学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