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大力实施“六大行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助推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施中华文化浸润行动。擦亮“海丝文化”“港口文化”“中国女排主场”“党章守护地”等北仑城市文化标识,树立“海纳石榴情”民族工作理念,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内容。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各族群众的共同体意识,打造各族群众的情感地标和精神家园。三年来,打造北仑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等场馆16个,开展文化走亲等活动80余场,辐射各族群众近2万人。
实施示范创建提升行动。完善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馆一园”展陈内涵和形式,丰富创建阵地的文化体验、活动趣味,提档升级现有阵地品牌。试点市场化合作运行,激发场馆生命力和活力,逐步形成东部共富和文化传承体系、中部三交和互嵌体系、西部共有精神家园体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的全域创建新格局。目前,全区共有“米娜工作室”等“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87个,其中国家级4个,优秀品牌18个。
实施社会力量凝聚行动。推动由政府主管向社会服务转变,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民间组织、联手运作”的思路,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管理网络。加强与企业、院校、社会组织的合作交流,引导各民族代表人士、专家学者、“石榴红”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主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截至目前,北仑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石榴红”宣讲团、志愿服务队等团体28个。
实施“筑基”工程示范行动。以中小学校、高校为重点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推动建立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和长效育人机制。丰富宣传教育内容载体,将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立体协同引领、精准帮扶跟进、社会实践锤炼”的思政工作模式。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启动“石榴籽成长计划”,并转化为助力各族学生踏入社会、融入当地、反哺家乡的育人目标。
实施“三项计划”落实行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小候鸟仑游交流计划”“梅山湾亚运火炬传递路线旅游”“书香润乡村”“图书漂流”等活动20余场。将国家民委打造的“道中华”品牌与睦邻文化深度融合,打造“道中华·邻里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每年各族群众参与近20万人次。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环境和社区结构,打造民族团结进步街道3个、社区18个、学校6所。
实施同心帮扶共富行动。落实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力做好“双百村”结对帮扶工作,引进推广项目8个,协调帮扶资金500余万元。创新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创业,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0余期,参与大学生达6000余人次。以石榴红创业联盟为依托,吸收各民族创业家庭160余户,累计吸纳就业人数近2000人,打造17个石榴红共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