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江北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串联起“德智体美劳”的“五色珍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破解和“五育”条块化、碎片化问题,逐步构建起“五育”融合式、浸润式的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模式。
一、立“德”树人。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以江北区慈城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为依托,组织开展“一城文脉 石榴花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示交流活动,推出“道中华”文化体验线和“之江同心·石榴红”团结共富线两条精品现场教学路线,打造“磁共振·红色精品研学路线”,为各族青少年学生和干部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自我学习、专题教育和参观体验阵地,半浦园·德造教育基地先后组织7批500余位各族中小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我是红色传承人”等主题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以“智”育人。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类课程为依托,探索“大人文”融合式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搭建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知识学习的桥梁纽带,联合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书香新时代 ‘典’亮新征程”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区15所中小学参加,共建“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的石榴红校园。同时,编撰宁波市首本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校本教材《向日葵·红色星期一》,“向阳花开”等品牌在全市推广。
三、以“体”强基。发扬和传承中华体育传统项目,做实“健康第一”目标,强调“享受乐趣”之意,遵循“体德合一”规律,宁波市修人学校、慈城中心小学等入选宁波市首批中华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修人学校连续8年组织开展校园吉尼斯跳绳挑战赛。慈城中心小学武术队在2024年浙江省青少年阳光体育(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斩获3枚金牌、5枚银牌和2枚铜牌。同时,聚焦以武术精神滋养少年心,积极培养“武林新星”,全区目前获得健将级别运动员7名,省队正式队员2名。
四、以“美”培元。充分挖掘戏曲、剪纸、围棋等非遗文化所蕴含的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以灵峰学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成立“筑梦童声”民族童声合唱团,联合宁波东方民族歌舞团开设“小候鸟公益艺术小课堂”,累计受益逾3200余人。宁波中城小学自1989年应昌期先生捐资重建以来,致力于围棋教育,形成了“学棋艺、悟棋道、树棋品、促棋力”培养模式,培养出黄晨、汪雨博两位职业棋手。同时,为纪念应昌期先生和“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35年后重回慈城,应昌期围棋教育纪念馆正式也在中城小学开馆,并同期举办了应氏杯纪念封的首发仪式。
五、以“劳”铸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生活化、情景化的校内外劳动空间,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将劳动教育打上中国底色和中国基因。江北达人村以“田园教育”为理念,深挖农耕文化,积极探索打造校外劳动研学基地,与长三角地区140余所中小学建立常态化合作,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劳动研学活动215批次5万余名各族青少年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