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慈溪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着力点,通过加强服务供给、开展文化交流、助力共同富裕等举措,积极构建让各族群众“留得下来、融得进来、富得起来”的互嵌式发展环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是以服务阵地共融实现空间互嵌。以全域推进“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建设为契机,吸纳各族群众3200余人,成立64支“慈里石榴红”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各族群众提供无差别优质公共服务。加强服务集成供给,试点附海镇整理发布“同心漫步”手绘地图,标注公开该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阵地、“石榴红”共富工坊、“石榴红”志愿服务站等民族工作阵地的服务事项、服务时间、地点信息,方便各族群众快速寻找服务力量,精准匹配服务需求。
二是以情感纽带共建实现文化互嵌。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文化成为凝聚各族群众最牢固的情感纽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谋划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游园会、迎新集市、赏月晚会等联络联谊活动,组织各族群众参与民俗活动、品尝民族美食、了解非遗文化,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浓厚氛围。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创编发布《圆梦》《爱我中华》等民族团结微电影、快闪视频,搭建“心连心·民族情”文艺汇演等民族文化展示展演平台,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以发展成果共享实现经济互嵌。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助力各族群众“富起来”,通过平台引富、统战帮扶、产业带富,持续推进“石榴红共富工坊”项目建设,立足区域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电商直播式”“技能培训式”“共享农场式”等多类别工坊,拓宽各族群众致富渠道。全市已建成“石榴红共富工坊”10家,群众人均月增收1000余元。持续推进与结对地区的劳务协作,为布拖来慈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助力各族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已为布拖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61期,覆盖3053人;组织2203名布拖劳动力来慈就业。

浙公网安备 3302120200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