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仑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倡导“来了就是一家人”的城市理念,以霞浦物流工业园区为依托,创新集卡司机“全周期”服务管理模式,互嵌交融共育“车轮上的石榴红”,推动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社区化管理,打造“共居共学”幸福港湾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组织阵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成立集卡之家党支部,打造“车轮上的党支部”,鼓励司机党员亮身份,吸引流动党员“就地”找组织,让集卡司机有组织有依靠,帮助他们融入组织家庭。加强流动党员规范化、标准化、务实化管理和服务,将集卡司机流动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及时掌握集卡司机群体的动态信息,目前社区集卡之家党支部共纳管流动党员23名。成立钟波党代表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党的政策、民族知识、法律法规等宣讲100余场次,辐射近8000人。
二是紧扣群体需求,打造服务阵地。整合园区各区块公共服务资源,打造集生活服务、维权咨询、学习议事为一体的“红蚂蚁”集卡司机驿站,提供打水热饭、淋浴洗衣、能量补给、休闲运动、咨询议事等10余项服务,构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集卡司机之家、企业司机驿站为辐射点的“15分钟司机服务圈”,改善集卡司机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司机提供温馨港湾,让司机之家、司机驿站成为他们累了能歇脚、饿了能吃饭、空了能放松、烦了能解惑的幸福港湾。
三是突出精准定位,打造线上阵地。打造线上物流企业“集港通”APP,精准掌握司机底数,最大程度上为群众提供便利,有效推动需求协商和服务提升,当前用户已突破一万人。该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接空车与货源,减少货车空驶,为司机们赢得了效益。同时,通过“集卡司机之家”专属模块,打造线上“云支部”、搭建网络“云课堂”,更精准、便利地为集卡司机党员提供组织生活,“党建引领集卡司机社区化服务管理”荣获浙江省首届现代产业社区(工业社区)优秀案例。
二、全周期服务,构建“共建共享”保障体系
一是构建全周期标准体系。以集卡司机职业发展周期为主线,构建集卡司机全周期服务标准体系,涵盖入职接纳、交友联谊、子女入学、居住安家、业务增值、司机关爱、风险保障等12个重要周期点,综合推出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80多个服务项目,协调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生产生活问题。目前,“集卡司机全周期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立项浙江省标准化试点项目;2023年成功创建《货车司机全周期服务规范》省级团体标准,是全国首个以“全周期”理念服务货车司机的规范。
二是凝聚全方位共治力量。激发运输企业和集卡司机的主体意识,吸引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治理。组建“红蚂蚁”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行车、园区夜巡、环境整治、集卡人之声、交通秩序维护、驿站值班等志愿服务,共吸纳252名集卡司机参与。成立“司机帮帮团”“卡嫂巾帼志愿队”,从被管理服务对象转变为反哺社区、为社会服务,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形成“双向奔赴”。截至目前,“红蚂蚁”志愿服务队累计贡献服务时长6000多个小时,司机之家议事平台累计化解各类难办事、堵心事700余项。
三是助力全覆盖共同富裕。依托社区“司机之家”阵地开辟“卡嫂共富工坊”技能培训场所,开展共富学堂、直播技能、手工体验等项目培训,开展各类培训50余场。精准链接园区企业资源库,联动海关、交通局等12家单位党建共同体,打造“石榴红”卡嫂共富基地,为司机家属“卡嫂”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对接适合的就业兼职岗位,提供100余家企业就业信息600余条,270户司机家庭每月增收2500元以上,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相关经验做法获《中国民族报》、中国民族宗教网等媒体关注。
三、卡家共成长,畅享“共事共乐”精神家园
一是种下民族团结“石榴籽”。创立“卡家成长营”,瞄准集卡司机等流动人口家庭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精神文明需求,落实群体关爱、精准帮扶。开展“助你上学”入学积分专题培训,联合周边学校提供教育帮扶,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开设“小候鸟假日学校”“卡家托管班”,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课程,解决集卡司机子女假期托管问题;设立“人亚”慈善公益基金,筹集善款155万余元,支持和鼓励辖区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助力“卡娃”成长成才。
二是建设宣传教育主阵地。依托社区道德讲堂、老年大学、妇女之家等平台,邀请专家学者、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先进典型作专题讲座,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建成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室,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民族团结宣传展板、电子屏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结合,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空间,大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五观”,增强“五个认同”。
三是推进文化活动常态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组织开展“车轮上宣讲”“轮转月圆·同心筑梦”产业工人中秋游园会等活动20余场次。充分利用重大节庆、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法律宣传、义诊助医、捐资助学等人文化、大众化的实践活动,提升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的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充分利用辖区人亚儿童友好馆资源禀赋,实施六大儿童友好行动,举办各种教育性、娱乐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共计618场,服务各族青少年超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