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宗动态 > 工作交流
“此心安处是吾乡”江北让“石榴籽”扎根逐梦
来源:江北区民宗局  |  日期: 2025- 04- 10 14:28   字体:[ ]  |   |  【返回】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构建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大统战”格局,聚焦各族群众就业创业需求,让各族群众有处可去、有枝可栖,近年来,江北区通过组织与企业合作、政策扶持、资源对接等多元方式,全力提供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充分激发了各族群众的活力与创造力。

织密服务网为“石榴籽”遮风挡雨。前江街道118工业社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为重要抓手,突出“青年属性”,全力聚焦高品质打造“乐业118”幸福场景。针对青年群体提出的就业创业和技能提升需求,118工业社区专门开发“智聘前江”小程序,让职工能够在线便捷求职。同时开设“工匠学苑”,开展职业技能学习比拼活动,在平台链接各类技能课程,构建“1小时学习生态圈”。此外,精心打造“前江法律服务站”,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前江法律服务站”已解决各族群众矛盾纠纷30余起。

栽好产业林让“石榴籽”落地生根。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宁波市恒帅股份有限公司“恒帅·石榴红”共富工坊为引领,深入实施“北岸石榴红”共富工坊培育计划,矩阵式、梯队化推动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民营企业“北岸石榴红”共富工坊示范基地。此外,借助开展对口协作的有利契机,升级打造“北岸石榴红”共富联盟,成功孵化出“竹成家”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莲北情·高山菜”三关六码头共富工坊等多个市级共富工坊,累计带动5000余名各族群众实现有效就业,真正实现了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构建生态圈助“石榴籽”破茧成蝶。孔浦街道红梅社区积极探索“校地企”三方联动、共享共建的全新路径,成功孕育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梅满”共富工坊,以“非遗活化+创客经济”模式打通“技艺传承-产品研发-品牌运营”全链条。90后非遗传承人联合高校设计系团队,将蓝印花布技艺解构重塑,开发出国潮香囊、元宇宙数字纹样等23款特色非遗主题产品,并搭建“非遗创客直播间”“手作盲盒体验馆”等新型载体。通过“非遗创客训练营”“新匠人成长计划”等专项培育,累计开展短视频营销、IP运营等数字化培训42场,吸引286名各族群众参与孵化项目。其中,12名各族青年成立个人品牌工坊,形成“非遗传承-青年创业-社区共富”的良性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