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镇海区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耕学校主阵地,构建“思想引领筑基、文化浸润铸魂、实践育人固本”三维融合教育模式,推动共同体意识深植青少年心田。
一、思想筑基凝聚共识,强化理论武装主线。一是节点精准滴灌。立足思政教育主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核心内容,通过主题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牢“五个认同”。二是理论系统阐释。创新“石榴红宣讲团”载体,结合镇海口海防历史、宁波帮奋斗史等本土案例,组织开展巡回宣讲35场,生动诠释“多元一体”民族格局。三是氛围精心营造。指导多所中小学利用主题手抄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载体,传递“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理念,推动意识从“入眼入耳”到“入心入行”。
二、文化铸魂深化认同,激活传统基因新生命。一是活化节日载体。依托郑氏十七房、江南第一学堂等文化地标,在元宵、端午等传统佳节,组织各族师生及群众共同开展包汤圆、做粽子、猜灯谜等活动47场,参与学生逾2000人次,巧妙融入时代主题,让青少年在民俗实践中感悟中华文化魅力,内化“四个与共”理念。二是搭建艺术平台。举办“童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通过民族舞蹈展演等形式,生动展现民族团结之美,在艺术熏陶中增进文化认同与自信。三是创新书信桥梁。与新疆库车林基路小学、玉奇吾斯塘乡中心小学持续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两地学生互绘家乡、互诉心声、互赠礼物,累计通信约200封。在“见字如面”的真情互动中深切感受祖国辽阔与民族大家庭温暖,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实践固本淬炼担当,贯通知行合一链条。一是提升基地功能。依托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宁波帮博物馆等省级教育基地,组织各族学生担任“红领巾讲解员”。推出“道中华·民族团结故事展播”,由小小宣讲员讲述民族团结故事,鲜活诠释命运共同体内涵。二是推动生活体验。指导学校开展“石榴花开心连心”系列活动,组织各族学生共同参与掐丝珐琅、螺钿、烧箔画、古法香牌、蜡染、手绘玻璃杯、口金包及宋锦饰品等多种传统技艺体验,提升对民族非遗文化的兴趣,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团结内涵。三是整合社会资源。积极联动企业、商会等社会力量,捐助羽绒服、文具、保暖耳罩等物资,累计价值40余万元,传递社会温暖,有效放大教育正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