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一场接一场连接东西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学活动在宁波市鄞州区圆满举行。来自四川凉山木里、昭觉等地的100余名各族青少年代表跨越千里,走进浙江,开启了一段感知时代脉动、厚植家国情怀的旅程。
一、音乐为舟 同唱一首歌
近日,在浙江驻凉山工作队木里分队牵头下,鄞州团区委、木里团县委、鄞州区钟公庙街道精心组织“鄞木一家亲 同唱一首歌”青少年研学歌会活动,鄞木两地80余名青少年参加。
研学行程聚焦时代发展前沿与中华文化根脉,小小“石榴籽”走进世界级大港宁波港,感受大国发展的磅礴力量;探访知名高等学府,点燃立志成才的内生动力;体验前沿科技企业,种下创新探索的种子;参访历史文化场馆,深化对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认同。在“同唱一首歌”活动中,各族青少年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真挚的歌声和热烈的舞蹈传递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本次研学还邀请了木里籍优秀在甬人士王斌,带来主题讲座《木里的孩子,宁波的故事》。此次研学之旅不仅拓展了凉山青少年们的视野,更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了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二、时间为轴 共圆中国梦
鄞州区东郊街道组织开展2025年木里学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甬城行”,连续三年架起鄞木两地青少年交流桥梁,续写“山海石榴情 甬凉一家亲”的深厚友谊。本次研学以“山海畅响,梦想‘童’行”为主题,秉持“五育并举”理念,创新设计“迎、礼、蕴、锦、期”五大场景。专属研学手账全程记录收获,以成语信封解密方式串联“甬梦想”探索,让鄞木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同心共圆中国梦。
从2023年首批12名学子初探甬城,到2024年“起承传合”文化研学,再到今年“五育融合”立体赋能的跨越之路。《来自山海的回响》视频中,往届木里学子用质朴的话语讲述着研学带来的成长,从“第一次见大海”到“与宁波小伙伴结对读书”,点滴故事里满是跨越千里的心灵共鸣。 三年来,57名木里师生走进宁波,36组跨地域结对温情缔结,70余场主题活动让鄞木学子在交融中成长,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终将汇聚成推动民族地区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力量。
三、公益为灯 共暖山海情
鄞州区百丈街道志愿者董瑶瑶主动联系浙大研究生支教团,共同发起了“启梦游学”公益助学活动,通过游学的方式,带着更多凉山孩子追逐梦想。7月22日,她带着15名凉山学子和6名凉山老师来到宁波,想让孩子们看看大海与高楼。但行程安排、食宿协调让她焦头烂额。“一个人的力量太轻,要让更多人看见大山里的渴望。”董瑶瑶的坚持,渐渐带动了一群人同行,纷纷加入这场跨越山海的“造梦计划”。
从文化体验到实践探索,短短3天,一系列暖心安排接踵而至:在天一阁,资深讲解员带着孩子们走过朱红廊柱、青苔石阶,让课本里的“江南藏书楼”变得触手可及;在鄞州非遗馆,非遗传承人现场展骨木镶嵌金银彩绣等技术,孩子们围在工作台前,制作自己的鄞州竹编、吉祥绣球……新世界商圈“公益合伙人”主动“接单”,用“组团式爱心”成为这场活动坚实的后盾。灵境空间带来沉浸式VR体验,让孩子们瞬间“穿越”南极冰川;博纳电影院送上人生首场观影,光影交织中,一张张小脸写满新奇与兴奋;山海经艺术展敞开大门,上古神兽、奇幻传说,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畅游想象……从科技到艺术,从视觉到心灵,宁波的每一处角落都在向这群孩子传递着最温暖的善意。
近年来,鄞州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歌会、研学、志愿服务等方式将各族青少年的心紧密相连,2025年以来举办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650余场,辐射各族青少年4万余人次(其中跨省活动13场次覆盖各族青少年1200余人次),为全力冲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