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鄞州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为引领,助力民族地区深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帮扶等重点工作,携手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是产业赋能,驱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协作为牵引,通过“政、企、社”三方联动,依托甬盐苹果产业合作基地、鄞木巾帼共富工坊等平台载体,大力发展木耳、苹果等种植产业及毛毡等手工业,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2021年以来,与盐源县政府签署《甬盐苹果产业振兴项目(苹果酒)框架协议》,开通“甬凉号”乡村振兴班列(盐源苹果专列),建成鄞盐两湖风情馆,“云沽”苹果酒正式上市年消耗苹果约20万斤,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直接带动当地250余户果农增收20%以上。
二是兴村聚力,绘就共同富裕乡村新画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鄞州特色经验,围绕民族地区优势资源,举办全国“和美乡村”文旅推介活动、浙江万人游凉山暨百家旅行社探秘木里启动仪式、“鄞木一家亲”各民族“三交”摄影展等活动,深入开展对口地区乡村文旅推介;组织“山海同袍 我给木里孩子‘衣’点爱”公益慈善活动、“我有一棵树 长在阿克苏”援疆行动等,助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国首个利用自然能提水用于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工程,鄞木自然能提水项目每天供消防用水200立方米,覆盖约20平方公里森林区域,解决终端林区供水问题,改善村民生活品质,促进增产增收。下应街道湾底村与盐源县泸沽湖镇舍垮村跨省结对,精准输送村集体企业天宫庄园的国家级旅游促“三交”计划试点项目经验,助力舍垮云乡文旅综合项目成为“宜居、宜游”摩梭文化浓郁的传统村落。
三是人才强基,赋能各民族共同现代化。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打造“鄞州示范校”“牵手工程”等帮扶品牌,援建库车应麟幼儿园,开展“春风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为民族地区锻造高质量现代化人才队伍,医疗“组团式”帮扶盐源入选中组部“组团式”帮扶现场推进会案例。截至2024年,鄞州“组团式”帮扶已落实东西部协作医疗教育帮扶项目8个、资金5220万元,累计派遣医生、教师等专技人才138人赴凉山帮扶。建立“政府主导、平台赋能、市场运作”的东西部劳务协作模式,在盐源建成8个“工蜂驿站”,精准对接人力资源供需两端,投用首月发布岗位信息500余条,促成就业78人。在盐源职校开通“山海工蜂专班”,围绕焊工、数控等紧缺岗位为各族学生提供定向实训,目前已有400余人赴甬,人均年增收4-6万元。构建“互嵌式”地校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钟公庙、东胜、首南等街道与鄞州职高西藏班、宁波职教中心学校凉山班、宁波经贸学校凉山班等深化协作,通过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等途径为民族地区人才培育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