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北仑区第二阶段第一批帮扶医护人员整装待发,踏上了前往四川美姑的征程,标志着北仑对口美姑帮扶第二个三年计划正式启动。自2021年宁波市北仑区与凉山州美姑县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首个三年期里,北仑以“精准对接、靶向发力”为准则,让“北仑力量”在大凉山扎根结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医疗帮扶答卷。
一、从“设备短缺”到“功能完善”,提升美姑医疗服务资源能级
“必须要把医疗设备都建设起来,这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区“组团式”医疗帮扶队队长、美姑县人民医院院长陈忠表示,直到2022年踏上这片土地,他才发现真实条件竟如此艰苦。
美姑县人民医院的分娩量位居全凉山州第二,每年可达5000多例,但妇产科设施设备简单,导致宫角妊娠、儿童外阴囊肿切除等手术均无法开展,直到2022年,患者都还需要乘坐4个多小时的车前往西昌甚至成都医治。“人才、服务需要慢慢提升,但设施不能等!”陈忠对此很是感慨。
得益于东西部协作资金和统筹中央财政资金1704万元,如今,1.5T核磁共振仪稳稳地立在检查室,至今已累计运行2500余次,为精准诊断提供“火眼金睛”;改造后的内儿科病房窗明几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里住院时,脸上少了几分不安,多了些许舒适;消毒供应室里,现代化的消毒设备有序运转,每一件医疗器械都经过严格处理,散发着安心的气息;血液净化中心也扩建升级,已累计完成700余人次血透服务,日承载量达15人次。
二、从“远走求医”到“家门口诊疗”,破解美姑群众就医难题
2022年,北仑区正式启动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针对美姑医疗技术空白、专科能力薄弱等问题,组建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等专业专科帮扶团,以“专科共建+技术下沉”模式补短板。
来自区人民医院的“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陈凯强医生曾遇到过一位被复杂性结石长期困扰的患者。在他来这里之前,这类复杂病情需要在术前置入输尿管支架1-2周时间,整个治疗周期可达一个月之久。而这次,陈凯强决定为患者实施一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通过直接取石的方式,一次性彻底清除结石。
“一期软镜碎石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住院时间,还减少了医疗费用,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看到这个手术颇受好评,陈凯强下定决心推广这项技术,更协助美姑县人民医院建成标准化泌尿外科诊室。这一变化,让过去需要辗转数百公里到州府才能治疗的结石患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微创治疗。
三年来,各帮扶团累计填补美姑医疗技术空白40余项,从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到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突破,从产后大出血规范化救治到急诊创伤一体化处置……一系列“从0到1”的突破,让90%的患者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三、从“输血”到“造血”,培育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以前遇到难产,我们只能劝家属转去几百公里外的大医院,现在自己就能处理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剖腹产这些复杂情况了。”美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话,道出了“造血式”帮扶的实效。
“我们始终将留下技术作为核心目标。”区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田文俊说,2022年,他主动跨越2300公里来到美姑,发现美姑县人民医院受当地条件制约,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困局,现有的医生团队仅能从事一些最基本的妇产科手术。田文俊与当地年轻医师签订“师带徒”协议,并帮助当地成立首家产前筛查中心,期间成功抢救危重患者15人,开展手术305例。
2023年彝族年除夕夜,美姑县人民医院的产科手术室里有一名产妇剖宫产时因胎盘植入引发难治性产后出血,出血量达3000ml,陷入失血性休克。田文俊立即带徒弟赶往手术室,师徒配合实施子宫切除术,历经2小时终于将患者从鬼门关拉回。
如今,经过三年的磨炼,当地年轻医生取得了明显进步,“学生们”已能熟练开展一般剖宫产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宫腔镜检查术等。
这样的“师徒结对”在美姑遍地开花。三年来,北仑医护通过“师带徒”“夜学讲堂”“技能大赛”等形式加强内部培育,又创新推出“美姑医护来仑进修计划”,累计选派3批次23位“强基计划”学员至区人民医院学习研修,前2批16人均通过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100%。
如今,美姑县人民医院儿科、感染科、麻醉、普外、骨科等专业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0项。2024年,美姑本土医生执医考试通过率达到64.1%,创历史新高,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的本土医疗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首批三年帮扶收官,新程再启。“我们将带着北仑经验,继续在临床诊疗、人才培养上发力,让这份跨越山海的健康约定,在大凉山深处结出更多硕果。”踏上美姑征程的区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后接替陈忠任美姑县人民医院院长)岑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