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宗教 > 活动场所
七塔禅寺
来源:宁波市民宗局  |  日期: 2010- 05- 04 00:00   字体:[ ]  |   |  【返回】

 

   

七塔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接箕漕街38弄,东近彩虹北路,历史上即为浙东四大佛教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禅寺、延庆观宗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古朴庄严,为典型的禅宗伽蓝七堂建制,主要建筑有:七佛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祖堂、玉佛阁、华严阁钟楼、鼓楼、东西厢房、库房、香积厨综合楼、“云来居”楼以及西北角新建落成的禅学堂、报恩大讲堂、栖心图书馆等。

七塔禅寺初建于唐代大中十二年(858)。当时有江西分宁宰任景求居士发大心舍宅为寺,敦请天童寺退居方丈心镜藏奂禅师居之,为开山始祖,寺初名“东津禅院”。心镜禅师为禅门“洪州宗”马祖道一法子、五泄山灵默大师的弟子,在天童期间即传播禅法,开浙东禅林之先河,并有镇蟒塔、降龙池等圣迹存世;自住持东津禅院后,更于甬城大开法筵、广设禅席,接引十方英灵衲子奋志冲关,直参本来面目。《宋高僧传》称其“凡一动止,禅者必集,环堂拥榻,堵立云会。()奂学识泉涌,指鉴歧分。诘难排纵之众,攻坚索隐之士,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一言入神,永破沉惑”,洪州禅法得以广传浙东,心镜禅师因此被尊为天童禅寺开法之祖、七塔禅寺开山之祖。咸通元年(860),浙东裘甫率兵起事,攻城掠地,四明亦遭荼毒。一日裘甫率领二千多乱兵闯入禅院,欲行抢掠。寺众皆惊骇逃散,唯心镜禅师临危泰然,在殿中瞑目禅坐,神色不变。乱兵惊异慑服,作礼而退,禅院及周边居民得以保护。第二年,郡守以此事奏闻朝廷,盛称师德,懿宗诏赐东津禅院“栖心寺”额以示褒奖,宰相裴休为此捐帛书匾,遂逐渐成为浙东禅林名刹。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敕改栖心寺额为“崇寿寺”。此时,寺院已成四明著名道场,与同处市区的天台宗山家派延庆寺相并立,并为山家派提供了不少优秀人才,如广智法孙明智中立、神照法孙觉云智连、以持律闻名的戒度法师等。政和八年(1118),徽宗因受道士林灵素之惑,崇迷道教,下旨将部分大型佛寺改为道观,崇寿寺因此被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宣和二年(1120),仍还复原寺名,“栖心”与“崇寿”并用。乾道三年(1167)三月,日本国派遣使四明郡庭问佛法大意,郡庭太守召集众僧研读使函,无人敢出面应命。栖心寺维那忻然而出,当场拆封读信,随读随指出日本来书的7处错误,并逐条进行了分析解答,使日本来使惭惧而退。栖心寺维那为国争光,为佛教争光,被太守尊称为“天下维那”。

元代时,栖心寺仍以弘扬《法华经》教义为主,为甬城重要的天台宗道场。其中比较知名的天台学家有剡源法嗣允则法师、善继法嗣是乘法师、弘道法嗣净珠法师等。

明洪武二十年(1387),负责海防的大将汤和为抗御倭寇侵扰,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将海岛居民迁徙内地,焚毁普陀山宝陀寺(即普济寺前身)殿舍300余间,迎观音菩萨圣像于栖心崇寿寺内供奉,栖心寺住持惟摩禅师舍地以建宝陀寺;寺东三分之一面积,复建栖心寺。同年,太祖诏改寺额为“补陀寺”。从此遂成观音菩萨道场,人称“小普陀”,与普陀山历史渊源匪浅,主殿一直供奉观音圣像至今。在《永乐大典》编修中任释教总裁的高僧祖芳道联禅师即曾住持于此。永乐四年(1406)栖心并入补陀,两寺合一。永乐二十二年(1424)住持汝庆建圆通宝殿。宣德七年(1432),永诜建毗卢阁。天顺二年(1458),文彬建藏经宝阁、大悲弥陀殿及廊庑等。嘉靖年间(15221565),建十王殿。

明末清初,天童密云圆悟法孙、浮石通贤法子拳石沃禅师及其弟子自天育先后住持寺院,弘扬圆悟一派所传的临济宗禅法。顺治年间(16441661)七塔寺建成方丈殿。康熙年间(16621722),寺院重修佛殿、山门、钟楼等。康熙二十一年(1682),修建大悲殿,超育建云来庵塔院。因寺前建有7座佛塔(喻示过去七佛,为禅宗法脉源头表征),俗称“七塔寺”。咸丰十一年(1861),寺经太平天国兵灾战火,毁为废墟。同治十年(1871),宁波江东迎春弄周文学医生母子发心重修佛殿,早磬晚鱼,募化不倦,最终建成主殿圆通宝殿及山门等。光绪十六年(1890),天童寺退居方丈慈运长老应地方绅董之请,出任七塔寺住持。自此广集净资,大兴土木,重修了主佛殿,复建了天王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祖堂暨庄严寮、禅堂、客堂、斋堂、库房、念佛堂、大钟楼、门前七佛塔等,塑千手观音圣像,梵宇一新,衲僧云集。光绪二十一年(1895),慈运长老晋京请颁《龙藏》一套,并蒙光绪皇帝敕赐“报恩寺”额,自此全称“七塔报恩禅寺”。慈老为禅门临济正宗第三十九世传人,住寺期间,大弘临济禅法,传法嗣48人,皆一时之法门龙象,其中以岐昌、智圆、圆瑛、道阶、溥常等为著名,浙东大小寺院主僧多为其门徒法子。七塔禅风因此广传大江南北及海外,分布在湘、滇、蜀、陕、闽、浙、苏、赣、皖、豫、台等地区,乃至南洋、印度、日本、韩国、北美等地,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临济宗七塔寺法派”,七塔禅寺因此被尊为中国近现代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后人缅怀慈老之功德,建“慈荫堂”以纪念之,尊其为七塔禅寺中兴之祖,与心镜开祖相比肩!

民国时期,觉圆和尚担任住持时,礼请华严学大家溥常法师在寺内创办了七塔报恩佛学院。佛学院创办10(19281938),培育学僧288人,多为佛门俊才,弘化十方。溥常和尚住持寺院时,主持编纂了《七塔寺志》,编修了《七塔报恩寺宗谱》,编辑了《七塔报恩佛学院院刊》。圆瑛大师任住持时,在鄞县五乡同岙庾山岭辟建了塔院道场,为七塔寺年老僧众修行安养之所;设立普同塔,供奉七塔寺圆寂僧人灵骨。寺院高僧辈出,法派弟子岐昌、道亨、僧晙、智圆、常西、觉圆、圆瑛、溥常、指南、显宗等近代佛门大德曾先后担任住持,默庵、虚云、谛闲、圆瑛、道阶、太虚、溥常、谛闻等常于寺内讲经说法,大施教化,影响深远,在佛教界享有盛名。

七塔禅寺自创建以来,屡经兴废,十年动乱之际又遭严重破坏,佛像法器荡然无存,唯余几座主殿被作为土产仓库,寺院名存实亡。1980年,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成立七塔寺修复小组,由宁波市佛协会长月西老和尚任组长。在政府领导重视和四众弟子支持之下,月西老和尚经过10余年苦心经营,终于将寺院殿堂一一修复,使寺貌焕然一新,重现往日庄严恢宏气象,成为市区内最大的丛林寺院。月西老和尚因此被尊为七塔禅寺复兴之师!与其同时,有桂仑禅师,自民国二十八年(1939)来寺参访,随缘留住七塔道场,长坐不卧,苦修头陀行,彻悟禅宗心法及观音法门真义,其见地境界被禅门宗匠来果禅师印证为“深入堂奥”!60余年常住七塔寺,积极协助月西老和尚复兴寺院,同时随缘接引度化,慕名前来皈依、受教弟子遍及海内外,深得赵朴老、茗山法师等赞许,人称“七塔桂仑”。

1993年月西老和尚圆寂后,其高足可祥法师秉承师父遗训,带领全寺僧俗四众,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将全寺各主要殿堂、厢房、库房、厨房等次第维修一新;又改建了山门牌楼及栏墙,牌楼成花岗岩冲天云柱式;新建了鼓楼,弥补了寺院只有钟楼的缺憾,并请传印长老撰写了《新建鼓楼碑记》;增建了天王殿左右厢房,辟为法物流通处、治安室及报恩书店;法堂西侧复建华严阁,以与东侧玉佛阁相应;改造原老旧招待所,成古典式“云来居”楼;收回西北角被占地块,新建成禅学堂、报恩大讲堂、栖心图书馆及地下停车场等;整修了法堂前鱼池,更显洁净美观;又为鼓楼底层观音殿桧木精雕供奉十一面观音菩萨圣像,被誉为“佛教文化与造像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为钟楼底层地藏殿桧木精雕地藏菩萨圣像,法相庄严殊妙;精简开祖舍利塔殿,重刻唐明州刺史崔琪所撰《心镜大师碑》,并为祖堂桧木精雕心镜开祖法像;为慈荫堂桧木精雕慈运长老法像,并铸造慈老青铜像;寺内隙地多植香樟木、罗汉松、桂花树、红豆杉、紫竹、麦冬等名木芳草,摆设各种园艺盆栽,使七塔道场更显出清静典雅、庄严恢弘的气象。与此同时,订立《七塔规约》,招揽各类人才,创办了七塔文化网站、七塔学佛群、七塔义工群、七塔禅寺微信等资讯平台,创刊了《报恩》杂志,修订重印了民国版《七塔寺志》、《谛闻尘影集》,编辑出版了《七塔禅寺五百罗汉图》、《月西大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集》、《七塔禅寺》、《七塔禅寺修复开放二十周年纪念集》、《七塔寺人物志》、《七塔禅寺珍藏书画集》、《七塔报恩文化论坛——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无言潮音——桂仑禅师纪念集》等书籍。在寺院各项管理中,坚持以“人间佛教”的思想作为指导、以城市作为依托、以制度加强管理、以经济促进发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确立品位、以道风赢取信众、以慈善回报社会、以联谊扩大交流的原则理念,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四大发展目标,力争将七塔禅寺建设成为一座学修一体的丛林道场、现代惠民的社区学院、专业完备的佛学研究机构、独特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庄严殿堂,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汉传佛教重点特色寺院。1994823,可祥法师接慈运长老法孙、圆瑛大师法子明旸大和尚所传之心法,使七塔禅寺法脉得以延续,祖庭得以重光。2003325,可祥法师荣膺七塔禅寺方丈,寺院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七塔禅寺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除主要殿堂为古典建筑外,还保存有一批珍贵文物:①寺院开山祖师心镜藏奂禅师舍利塔,上刻“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等字样。②宋代大铜钟两口,各重达七、八千斤,分别铸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和嘉定十一年(1218)。③宋元寿山石雕十八罗汉一堂。④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光绪颁赐之《龙藏》一部。⑤梵文贝叶经一束280片。⑥清代石刻五百罗汉造像图,工艺精妙,形神兼备,佛门珍品,海内无双。